固定式粉塵檢測儀是工業環境(如礦山、化工、建材廠)粉塵濃度監測的核心設備,需通過規范安裝確保監測數據精準(誤差≤±10%)、設備長期穩定運行,規避因安裝不當導致的監測失效或安全風險。安裝需遵循“點位科學、操作合規、防護到位”原則,具體規范如下:
一、安裝前準備:夯實基礎條件
現場勘察與合規核查
勘察安裝區域的粉塵特性(如粉塵類型、濃度范圍、粒徑分布),確認檢測儀量程(如0-100mg/m³或0-1000mg/m³)與現場適配;核查安裝點供電條件(通常為220V AC或24V DC,需匹配設備功率≤10W),確保供電線路具備防粉塵、防腐蝕保護(如穿鍍鋅鋼管);同時確認安裝區域無強電磁干擾(遠離變頻器、高壓設備≥5m),避免信號漂移。
工具與備件準備
準備安裝工具(電鉆、扳手、水平儀)、固定配件(膨脹螺栓、支架,材質優先選304不銹鋼,防腐蝕)、防護材料(防水密封圈、防塵罩,適配IP65及以上防護等級設備);提前核對固定式粉塵檢測儀說明書,確認安裝尺寸(如壁掛式設備安裝孔距、重量≤2kg),避免配件不匹配。
二、點位選擇:確保監測代表性
核心點位原則
優先選擇粉塵易積聚、人員活動密集或設備關鍵區域:
產塵源頭(如破碎機、輸送帶轉接處):安裝在產塵點下風向1-3m處,高度與產塵源平齊或略高(1.5-2m),確保捕捉粉塵擴散初期濃度;
作業區域(如車間操作工位):安裝高度1.2-1.5m(人體呼吸帶高度),間距≤10m(粉塵濃度均勻區域)或≤5m(濃度波動大區域);
排風管道:若監測管道內粉塵,需安裝在管道直線段,避開彎頭、閥門,探頭插入深度≥管道直徑1/3,確保接觸主流粉塵。
避開干擾區域
禁止安裝在通風口、門窗附近(避免氣流直吹導致數據偏低),遠離水滴、油污滴落處(防止設備短路或檢測元件污染),避開振動劇烈區域(如泵體旁,避免探頭松動影響檢測精度)。

三、安裝操作:規范流程與精度控制
支架固定與設備安裝
采用壁掛式或立柱式安裝:壁掛式需用膨脹螺栓固定支架(螺栓規格M8,鉆孔深度≥50mm),支架需水平(用水平儀校準,偏差≤1°);立柱式需將支架固定在地面(混凝土基礎厚度≥100mm),確保支架穩固(晃動幅度≤2mm)。設備安裝時需貼合支架,用螺栓緊固(扭矩≤5N?m,避免過度擰緊損壞外殼),安裝后設備與垂直面夾角≤3°,防止檢測元件傾斜導致采樣不均。
探頭安裝與防護
檢測探頭(如激光散射式探頭)需垂直向下或水平朝向監測方向,探頭表面與氣流方向夾角≤15°,確保粉塵顆粒有效進入檢測區域;探頭外需加裝防塵罩(孔徑≤0.5mm,防止大顆粒堵塞),若安裝在潮濕環境(如雨季戶外),需加裝防水帽(傾斜角度≥15°,避免積水滲入)。
四、接線調試:保障設備正常運行
接線規范
斷電狀態下接線,電源線與信號線(如4-20mA模擬量、RS485通訊線)分開穿管(間距≥10cm,避免信號干擾),接線端子需壓接牢固(裸線長度≤5mm,避免短路),多余線纜需整理收納(避免纏繞),接線后用防水膠帶密封端子盒(適配戶外或潮濕環境)。
調試與校準
通電后檢查設備指示燈(電源燈常亮、運行燈閃爍為正常),通過上位機或設備按鍵設置參數(如采樣周期1-5s、報警閾值,按現場安全標準設定,如煤礦行業報警閾值≥10mg/m³);用標準粉塵樣氣(如已知濃度的滑石粉氣樣)校準固定式粉塵檢測儀,確保檢測值與標準值偏差≤±5%,校準后鎖定參數,避免誤操作修改。
五、后期防護與記錄
防護措施
戶外安裝需加裝遮陽棚(防曬、防雨,棚頂距設備頂部≥30cm),定期清理探頭防塵罩(每周1次,用壓縮空氣0.2-0.3MPa反向吹掃,禁止用水清洗);設備外殼需定期檢查(每月1次),若有腐蝕、破損需及時更換配件,確保防護等級不低于IP65。
安裝記錄
記錄安裝位置、日期、操作人員、設備編號、校準數據,形成安裝臺賬,便于后期維護與溯源;安裝后需試運行24小時,確認數據穩定(波動幅度≤±3%)、報警功能正常(模擬超標時能觸發聲光報警或通訊信號),方可正式投入使用。
固定式粉塵檢測儀的安裝需通過科學點位選擇、規范操作流程、精準調試校準,結合后期防護,確保設備監測數據精準可靠,為工業粉塵防控與人員安全提供有效保障。